在现代社会,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,胃部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。胃镜检查作为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然而,很多人对胃镜检查的认识仍然停留在“害怕”或“不必要”的层面。实际上,当身体出现以下8种情况时,及时做胃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。
1. 不明原因的胃部不适
胃部不适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,如胃痛、胃胀、反酸、烧心等。这些症状可能由胃炎、胃溃疡等引起,也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现。
当这些症状持续存在,且通过一般治疗无法缓解时,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,以明确病因,避免病情恶化。
2. 消化道出血
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急症之一,表现为呕血、黑便等症状。胃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出血部位,判断出血原因,并在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。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,胃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。
3. 胃部肿瘤家族史
胃癌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。如果有胃癌家族史,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胃癌患者,应高度警惕胃癌的发生。当出现胃部不适、消瘦、食欲减退等症状时,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。
4. 萎缩性胃炎
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部疾病,其特征是胃黏膜萎缩变薄,常伴有肠上皮化生。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,尤其是重度萎缩性胃炎癌变的风险较高。
因此,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,以便及时监测病情变化,预防胃癌的发生。
5. 胃息肉
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,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。然而,部分胃息肉有恶变的可能,特别是腺瘤性息肉。因此,一旦发现胃息肉,应通过胃镜检查明确其性质,必要时进行切除治疗。
6. 胃溃疡治疗后的复查
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,经过规范治疗后大多数可以痊愈。然而,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溃疡复发或愈合不良的情况。
因此,胃溃疡患者在治疗后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,以评估溃疡愈合情况,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并发症。
7. 不明原因的消瘦和食欲减退
消瘦和食欲减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,如胃癌、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。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和食欲减退时,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,以排除消化道肿瘤等恶性疾病的可能性。
8. 吞食异物
在日常生活中,有时会发生不慎吞食异物的情况,如戒指、纽扣、硬币等。这些异物可能滞留在消化道内,引起腹痛、呕吐等症状。
此时,胃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异物在消化道内的位置,并通过内镜下的操作将异物取出,避免开刀手术的痛苦。
胃镜检查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
1. 禁食:胃镜检查前需要禁食6小时以上,如有胃流出道梗阻,需要禁食2~3天。检查前一晚晚餐正常饮食,检查当日晨起后禁食,保持空腹状态。
2. 停用药物:长期服用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、抗凝药物的患者,需在胃镜检查前停药3-7天,以防发生消化道出血。
3. 高血压与糖尿病:高血压患者检查当日早晨可用一小口水送服降压药物;糖尿病患者检查当日早晨应暂停降糖药或胰岛素。
4. 戒烟:吸烟的患者检查前一天需戒烟,以免检查时因咳嗽影响操作。
5. 完善检查:检查前需完善血常规、肝功能、凝血功能等检查;老年人还需完善胸片、心电图、超声心动图等检查,以判断患者是否能够耐受内镜检查。
胃镜检查后的注意事项
1. 禁食禁水:检查后由于咽部麻醉作用未消失,仍需禁食禁水2小时。
2. 饮食调整:检查后1~2小时内勿进食,2小时后若喉咙无不适感,可先喝水,再逐渐进食软性食物。短期内应避免辛辣刺激、油腻的食物。
3. 观察症状:若出现严重的腹痛和黑便等情况,需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总之,胃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。当身体出现上述8种情况时,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。同时,在胃镜检查前后也应注意相关事项,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。